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
  • 评论
  • 收藏

崇文网 2021-12-19 450 10

孙卓决定到深圳上学:两个养姐,为何却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对象?

五星号 https://www.45qun.com

本以为孙卓回到山东,孙海洋和妻子彭四英返回深圳便意味着“认亲”正式结束。然而伴随着孙海洋释出“孙卓决定到深圳上学”的消息,舆论层面再次看到寻亲弥合的可能性。因为就过往的“寻亲结局”来讲,生父母想要让被拐孩子回家并不容易,甚至在很大程度上,有些被拐孩子最终还是选择留在“养父母”身边,这使得在直接的论断上,血缘之情好像真还抵不过养育之情。

可有必要强调的是,无论是从弥补生父母层面出发,还是从打击贩卖孩子层面立足,让被拐孩子回到生父母身边都是必要的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,被拐孩子跟养家已经建立起既定的情感归属关系。在这个问题上,即便我们认为养父母之于被拐孩子的情感投入是以“目的性”涉入的,但是对于养家的其他(她)兄弟姐妹来讲,他(她)们与被拐孩子的情感关系却不该被忽视。

在这个事情上,孙海洋的分寸感很好,因为他在跟孙卓沟通到深圳上学的时候强调:“阳谷有你的同学和小伙伴,还有姐姐(注:这里指两个“养姐”),以后放假、过年、过节都可以经常看望他(她)们。”

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这算是孙卓养父母家的“两个姐姐”(“养姐”:为区别生父母家的姐姐,以下全用“养姐”指代。)正式进入舆论视野。要知道,在孙海洋和妻子彭四英跟孙卓“认亲”期间,舆论层面就已经开始谈论两个“养姐”,并且主要基于两个层面:其一、矛头直指养父母“重男轻女”;其二、孙卓的出现和孙卓的离开,都对两个“养姐”造成很大影响。

就“其一”而言,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问题,尤其在十几年前的农村,重男轻女的思想确实很严重。可以负责任地讲,除却部分家庭是因为不能生育买孩子,绝大多数买孩子的家庭都是源于重男轻女的驱使。之所以这样讲,并不是说买孩子的家庭无辜,而是买孩子的家庭在糟粕思想的影响下,竟然会不顾最基本的人伦道德。

而就“其二”来讲,孙卓的出现,使得两个“养姐”的成长资源被养父母挪用;孙卓的离开,两个“养姐”却又要承担起未来的养老责任。这样一来二去,人们就觉得两个“养姐”命不好:小时候因为是女孩被父母嫌弃,长大后却又要因为孙卓的离开无奈接过养老责任。追根溯源,孙卓的两个“养姐”确实是“重男轻女”思想下的受害者。

不过现在掰扯这个事情,并不是希望两个“养姐”跟父母决裂,而是对于拐卖案来讲,除却会对被拐孩子的生父母家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,也会对养父母家的格局造成消极的影响,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下,那些女儿们始终处于边缘状态(物质给予和精神给予)。

就比如有人提及孙卓小时候一直喝牛奶(在养父母家),但是两个“养姐”却没有这种待遇。虽然这个细节无法追究真伪,但却也能反映出重男轻女家庭中较为扭曲的一面(这在十几年前的农村应该确实存在)。

不过随着绝大多数家庭物质条件的绝对提升,重男轻女的偏向可能在吃喝上已经不明显,但是回到家庭资产配置或分配的时候,不少父母依然是偏向儿子。在这个问题上,“女儿是外人”再次成为刺痛女性的诅咒。

另外,如果说孙卓听到自己的身世很震惊,那么对他很好的两个“养姐”应该也会很惊诧。所以对于两个“养姐”来讲,如果真的知道父母买回孙卓弟弟的真实意图(重男轻女的思想),她们应该也会很难过。

因为比起只给孙卓弟弟喝牛奶,父母对自己根本上的轻视才是扎心的。虽然在这个问题上,父母有被既定的糟粕思想文化塑形,但是回到绝对的亲子关系中,就算父母再怎么强调很爱她们,也依然无法回避“厌女”的一面(毕竟已经有两个女儿,却还不择手段买儿子)。

在这个问题上,不仅孙卓的两个“养姐”需要重新审视家庭关系,作为孙卓的养父母也需要重新审视家庭关系。说到底,孙卓注定是要回归生父母的家庭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虽然作为人情事理,孙卓不可能跟养父母彻底扯断关系,但是孙卓的离去,注定意味着养父母终将失去本来不属于自己的“儿子”。

与此同时,人们谈论孙卓两个“养姐”的处境,其实也是谈论女性在原生家庭中的处境。事实上,绝大多数有弟弟或哥哥的女性,在原生家庭的处境都不是很好(这里主要指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)。

如果说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好,那么父母在女儿未出嫁前,一般不会对儿子有太明显的偏向性。但是女儿要是出嫁后,有些父母基本上是以儿子为重,无论是置办房产,还是分配财务,都是以儿子为重。甚至就连养育孩子的问题,都是偏向儿子。

不得不承认,在有弟弟或哥哥的家庭中,女性注定是充满孤独的。当然我们这里主要谈论的是有“重男轻女”思想的家庭,并不是说所有的家庭的父母都是如此。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有“重男轻女”思想的家庭迄今为止还是很多的,虽然程度上有轻有重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分享

邀请

下一篇:暂无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(0)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崇文网  

© 2015-2020 Powered by 崇文网 X1.0

微信扫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