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
  • 评论
  • 收藏

崇文网 2021-11-22 450 10

没有《奇葩说》的第一年,我想它

红色警戒共和国之辉 https://www.hongjing520.com/

一档爆款综艺“消失”了。

(似乎)无人在意。

Sir说的是《奇葩说》。

2014,这档由马东领衔的“严肃辩论节目”,曾一度成为国产喜剧综艺的门面。

连续七年,从没断更。

2021,它按下了暂停键。

豆瓣最新资料显示,第八季《奇葩说》还会回来。

(需要)明年。

但“消失”的《奇葩说》又似乎从未缺席。

李诞,以《奇葩说》导师身份亮相后,于《脱口秀大会》改革议题,赛制,走势愈发强劲,演员愈发吃香。

我们的所有赛制

都在《脱口秀大会》上看到过

米未是我的大学

马东也没闲着。

今年10月,其接棒的喜剧新综艺《一年一度喜剧大会》,你同样能看到熟悉的花里胡哨,嬉笑怒骂。

只是。

你再仔细往里一瞧,还是不一样。

段子更密了,包袱更脆了,笑果更讨喜了。

唯独少了一种真实的 尖刻与坚硬 。

遍地喜剧人。

少见真奇葩。

在笑声过载的年代,Sir想借《奇葩说》,谈谈越来越难的喜剧综艺。

01

还是得从《一年一度喜剧大会》说起。

第4期,成绩最好的小品,《时间都去哪儿了》。

主题是调侃当代年轻人沉迷手机。

就算面对Deadline,主角还是没抵挡住手机提示音的诱惑,吃瓜,刷票圈,再给跳舞的小主播点点赞。

嘴上说着“5 fin 钟”。

看着墙上钟,分针大跨步地逼近零点。

结果只好。

观众内心:这是在我家装了监控?

Sir当然也笑了。

但笑过之后,Sir忍不住会想,这要是《奇葩说》,指不定又会发展成更扎心的话题。

Sir随手抛砖引玉。

手机要推出防沉迷流量包吗?超额要不要强制锁机?拖延症是一种病还是乐趣?假如有药根治拖延症,你吃不吃?

有人要说了,这只是个小品,笑过就是。

别这么不合时宜。

可曾经的《奇葩说》,也是不合时宜的一个。

当初米未联合创始人,总导演牟頔为《奇葩说》找赞助商时,没有什么话术,就一个问题:“如果你不爱你的老婆了,你会不会跟她离婚?”

这种 单刀直入 ,就是《奇葩说》区别于一般喜剧综艺的价值。

回看早期《奇葩说》的辩题,几乎个个劲爆,放在今天,估计能“炸”出上万评论。

有的直击现实病灶。

你选大城床还是小城房?没钱要不要孩子?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?婚礼真的有必要吗?

有的正视伦理俗常。

婚后遇到挚爱,要不要离婚?整容会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吗?虚伪是好事嘛?丑闻主角就活该万人虐嘛?

有的,大开脑洞,挑战三观。

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?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?如果一个月后就是世界末日,当局应该公布消息还是秘而不宣?

还有那个可能国产综艺不会再有的场面。

辩题是“列车困境”的变种。

一艘船上只有贾玲,一艘船上有许多民众,两艘船被劫持,只要炸了贾玲的船,大家就能得救,要不要炸?

必须赞美贾玲的大度。

但Sir也能理解节目组选“她”的原因。

彼时的贾玲,既不是国民级女笑星,也没成为五十亿导演,甚至,看上去也不如同期上过节目的柳岩,大S楚楚动人。

“牺牲”贾玲,一个无限接近普通人的名人,本质上更接近这个辩题的核心。

人命可以被衡量嘛?

那你我谁更贵?

那三条命是不是就比一条重?

你被这问题“刺痛”了,恭喜,这就是《奇葩说》的目的。

坦白讲,这些问题并不新鲜。

《十三邀》许知远采访马东那期,你能明显感受到知识分子许知远对这些辩题的不屑——他也坦白他的不屑。

他们看起来用那么多新的语言 表现形式

其实在辩论一些

特别古老的问题

而且是知识很陈旧的问题

但马东安之若素。

他直言,这些问题就是他当年做《有话好说》等节目玩剩下的。

只是为什么如今再度走红。

因为《奇葩说》是一档综艺。

在一档综艺,敢于抛给观众如此严肃的问题,敢于关怀各种魔幻现实后慌乱的人心,这,就是勇气。

但。

如果提起《奇葩说》只想到勇气,那又实在侮辱了它。

02

马东曾有一个词概括《奇葩说》的特质:

弹性。

它突破了传统,有一点小超前,但它本意,不是颠覆谁,取代谁,而是用一种聪明且娱乐的方法,让那些所谓的经验、权威、正确有了松动的空间。

“真理”在《奇葩说》是越辩越混的。

现实中哪来那么多真理。

绝大时候,我们的选择,是如何在“对”和“对”,“错”和“错”之间找到那个代价相对小的。

《奇葩说》要辨析的不是从零到一。

是0.1,0.2,0.3,0.4……

甚至是,0.11,0.12,0.15……

Sir至今依然能对《奇葩说》某些“振聋发聩”的观点倒背如流。

比如有后代的更愿意为了孩子去做人类的英雄。

但黄执中说:伟大对后人是一种“诅咒”。

比如马东说,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。

但蔡康永说:那不是原谅,那是算了。

比如辩论“要求别人时刻保持联系(时保连),是不是暴政”。

姜思达总结:我们时刻保持联系最大的危害是:我们难以时刻和自己保持联系。

印象最深刻的,是第五季第17期。

当期的辩题为:

如果有一种芯片技术,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,你支持吗?

这等好事,不支持还是人吗?

但陈铭、詹青云被誉为“神仙打架”的开杠,让我们完全领略到什么叫“逻辑之美”。

——连人设上一直鄙视陈铭鸡汤的“少奶奶”肖骁,也起身大声叫好。

正方陈铭,认为应该共享;反方詹青云,认为共享是灾难。

来盘盘这二位都干了点什么——

一、争论定义:

对于“知识”的根本定义,两个人各执一词。

陈铭认为:知识是客观规律的总结,共享知识不会剥夺人判断选择的权利。

詹青云认为:知识是人类加工过的真理,共享知识将会同化所有人的价值观。

两人棋逢对手,后来陈铭说出了点题的一句“知识是可证伪的”,稍占优势。

二、维护观点:

詹青云退守一步:共享知识会使人们世界观同化。

陈铭反驳詹青云,共享知识将会提速人类的进步。

最后,最关键的一环——

一个物理学大厦的学术段子,被詹青云拿出来用。

结果,迅速被反应力惊人的陈铭找到破绽:物理学大厦上面,是不是漂浮着两朵乌云?

以彼之矛,攻彼之盾。

一把抢过对方最锋利的刀,砍了回去。

攻防都是秒速,毫不停顿。

三个回合你来我往,只用90秒。

这90秒,光听说话语速已经让人起鸡皮疙瘩——

| 时长:1分47秒 |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分享

邀请

下一篇:暂无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(0)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崇文网  

© 2015-2020 Powered by 崇文网 X1.0

微信扫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