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3日,这是一个普通的上午,位于武汉机场附近的一所工商银行支行,来了一位农民打扮、头发花白的老妇人。 银行的客服经理潘媛迎了上去,热情地问道:“大娘,请问您是要办什么业务?” “姑娘,我想给黑龙江的一个账户转账,可以给我办理一下吗?”老人回答道。 潘媛请老人坐了下来,开始仔细地给老人登记资料,在这个过程中,她被老人后续的一席话吓了一跳。 潘媛问道:“大娘,您要转多少钱?在这个表格上填一下!” 老人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大了,眼神不太好,于是对潘媛说道:“姑娘,我眼睛看不太清,你帮我填一下吧,转账300万元。” 说完以后,老人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个纸条,指着上面的一串数字说道:“就转这个账户!” 300万元?潘媛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老人,只见她穿着十分朴素,怎么可能有如此巨款? 于是,潘媛抱着谨慎的态度,再次问道:“大娘,您确定是300万元?” “是啊,300万元,我要转1000万的,后面的700万我还要筹集一下,过几天再转!”老人肯定地说道。 听到老人这句话,潘媛的内心已经从震撼变成了惊骇。出于职业的谨慎经验,她又重新回忆了一下老人进门的情形,当时老人的身后还跟着两名男子。 潘媛四周打量了一下,只见两名男子一直坐在休息区,在朝着老人这边张望。看到这一幕,她的内心突然升起来一个可怕的念头:莫非,老人是被人要挟过来转账的? 从接触工作到如今已经十来年了,潘媛遇到过不少诈骗的案例,上当者很多都是老人,但是数额达到数百万的还是很少见的。 越想越怕,潘媛借故离开了一下,立刻打电话把这件事汇报给了行长。 行长让潘媛先稳住老人,他很快就从办公室赶了过来。随后老人被带到了贵宾室,行长亲自和老人进行了交谈。 “老人家,我听了您的情况,您是不是被骗了?”行长有些着急,于是开门见山地问道。 “同志,你误会了,我叫马旭,是一名离休干部,我要给我的家乡木兰县转账捐款。”老人一边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身份证,一边说道。 行长依然不确定地问道:“请问一下,跟您过来的两个人,他们是做什么的啊?” “他们是木兰县教育局的干部,来武汉和我对接捐款事宜的。”老人回答道。 交谈的时候,银行行长发现老人精神健硕、口语清晰,不像是被骗的样子。 但是,对比老人朴素的穿着、两个陌生的男子,他依然感到不安心。 老人的转账金额实在是过于惊人,出于谨慎和保护老人的想法,行长从贵宾室出来后考虑再三,还是掏出了电话,向辖区的派出所报了警,请民警来调查一下情况。 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赶到了银行,民警先和马旭老人的离休单位进行了核实,确认了老人确实是一名离休干部。 随后,民警又询问了两名男子的情况,打电话和武汉的公安部门进行了联系,请他们帮忙核实男子的身份,最后确认了来人确实是教育局的干部。 情况核实清楚以后,银行很快就给老人办理了转账业务,300万元的资金很快就转入了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县的账户。 临行之际,老人告诉银行的工作人员:“剩余的700万元,我还要准备一下,打算在1月份过来办理转账手续。” 银行行长和银行经理潘媛,亲自将老人送到了门口。 刚才来的两名民警还没有走,他们看到老人之后,快步地迎了上去,真诚地对老人说道:“老大娘,刚才耽误您时间了,我们送您回家吧,给您添麻烦了,请您理解!” 说完,两位民警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:挺直身板、抬起右手,向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。 他们在之前已经知道了老人的身份,为了不耽误老人转账,于是特地等在了外面,等待老人办完手续出来。 老人看到此情此景,她也有有些激动,抬起了自己有些颤抖的右手,回敬了一个并不十分标准的军礼。 礼毕,老人笑着说道:“警察同志,我理解,谢谢你们的关心,我家不远,我自己回家就可以了,谢谢你们了!” 老人的身份确认了、钱也转了!但是还有很多的疑问没有解开: 老人穿着朴素,为何会有千万巨款?老人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?民警为何要向她敬礼?这一切的一切,我们还要从头说起…… 中国第一位空降女兵 1933年春,马旭出生在黑龙江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李国宝屯的一户贫农家庭,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。 当时的东北,已经被侵华日军占领了。日寇在东北实行高压政策,烧杀抢掠、无恶不作。 东北地区的老百姓不仅要面临着贫困,甚至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。 马旭一家也不例外,整日生活在日寇的白色恐怖之下,艰难地维持着生计。 所以在3岁的时候,马旭就开始帮助父母捡拾柴火、在田里打猪草,分担一些家庭的负担。 谁料,本来贫困的家庭,灾难却在一夜之间就降临了。在马旭4岁半的时候,她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,被日寇残忍地杀害了。 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,马旭的母亲要拉扯两个孩子,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可以想象,他们想要填饱肚子、养活自己,必然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。 所幸,马旭的母亲年少时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姑娘,读过书认识字。后来家道没落,沦为了农民。 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,丈夫去世后,她没有选择改嫁,而是带着两个孩子,一边流浪、一边以说书挣钱为生。 所以,马旭童年时期,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包青天、杨家将、岳家军、文天祥等的传奇故事。 受到母亲的熏陶,再加上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暴行,小小的马旭内心,已经萌生了要参军入伍、抗日救国的伟大理想。 东北人民在日寇残暴的铁蹄下,过着水深火热般的地狱生活。老百姓们,永远不知道死亡和明天,到底哪一个会最先到来。 然而,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以后,马旭因为年龄的原因,一直都没有实现自己当兵的梦想。 直到1946年,一支解放军部队开进了东北,马旭常常听到母亲说红色故事,知道解放军是共产党的部队,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好部队。 于是,年仅14岁的马旭,虚报了自己的年龄,进入了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医护知识。 经历了短短半年的培训,马旭被编入了正规部队,成为了一名战场上的医务兵。 当时,由于战争的需要,很多小姑娘经历了短时间的培训后,很快就被分配到了部队里。 分到部队以后,马旭和所有同学一样,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:一副人体骨骼模型。 这个模型白天要拿出来,晚上就被大家塞到了床底下。 年仅14岁的马旭,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,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她常常被恶梦惊醒,总觉得床底下的人体骨骼会开口说话一样。 有一次半夜,可能是屋子里有老鼠,床底下传出来一阵阵的异响,马旭的尖叫声把指导员都引来了。 指导员来后,为了不让自己出丑,马旭随便就找了一个理由,搪塞了过去。 这个时候,马旭发现自己的真的胆子太小了,对于军医来说,这是最要不得的缺点。 想到年少时期遭遇的苦难,再想到母亲当年的教导,马旭开始克制自己的恐惧,一边常去战场上帮医生照顾病人,接受鲜血淋淋的场景,一边努力学习医学知识,丰富自己的大脑。 就这样,短短的时间里,马旭就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。 要知道,在那个年代,做手术的基本上都是男医生,女性做的大多数都是护士工作。 接下来的时间里,马旭跟随着东北野战军转战全国,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、解放中南等重大战役。 马旭利用自己的医术,为受伤的战士们精心治疗,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,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解放战争结束以后,为了肯定马旭为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,部队领导亲自给她戴上了“解放勋章”!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,马旭跟随着大部队,前往了朝鲜战场保家卫国。 在朝鲜时期,马旭更是救人无数,先后授予她“抗美援朝纪念章”、“保卫和平纪念章”,朝鲜人民政府授予了她“三等功勋章”。 1953年,朝鲜战争结束以后,马旭回国被保送到了第一军医大学学习深造。 马旭十分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,短短三年的时间,她以最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,被分配到了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。 正是由于多年的军旅生涯,看到了太多被伤病折磨到残疾、死亡的战士,马旭的内心深处,一直坚定地坚守着救死扶伤的使命。 与此同时,马旭在军中遇到了自己的爱人颜学庸,两人都是一名军医,有着共同的信仰,共同的信念。 所以,在结婚以后,考虑到生孩子需要耽误三年左右的时间,不能参加工作。于是,二人决定不要孩子。 1961年,28岁的马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,当时她被分到了我国的空降军部队,担任军医。 跳伞这种特殊的作战方式,一直都是属于男兵的工作,对于女兵来说,是实实在在的禁区。 然而,马旭却不这样想,她觉得哪里有战斗,她这个军医就应该到哪里去。 正因如此,马旭开始向师长提出要求,希望自己也能参与空降兵训练,但是这个要求遭到了师长的拒绝。后来马旭五次提出申请,都被师长驳回了。 其实,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,马旭的身高只有1米53,体重只有70斤,远远达不到跳伞的要求。 虽然连续被拒绝,但是马旭一直没有放弃,他一直坚信:战士们受伤、生病,就要第一时间治疗,部队开到哪里,她就要跟到哪里,不然的话,要她这个军医有什么用处? 后来,师长找到马旭当面谈话说:“马旭同志,不是不让你跳伞,只是你的身体太瘦弱了,先把身体养好吧!” 然而,此时的马旭依然不甘心,师长不让她训练,她就偷偷地训练。 当时马旭想到了一个好办法,她利用自己一个人住宿舍的便利,偷偷地在宿舍里挖了一个1米来深的坑,里面填上了沙子。 每天晚上,她就站在两张椅子搭成的高台上,模仿着男兵的动作往下跳。 刚开始的时候,马旭还很不习惯,也接受不了巨大的运动量,后来慢慢熟练了以后,她就和男兵一样,一天跳上500次。 马旭的这个秘密,被她隐藏得很好,一直都没有被人发现。直到半年以后,她再次找到师长,提出自己可以跳伞了。 师长也很诧异,他根本就想不到,半年不提这件事的马旭,怎么突然又旧事重提。但是这一次,师长还是拒绝了她。 回到宿舍以后,马旭咬破了自己的食指,在白色的纸上写了一封血书,第二天转交给了师长。 白纸红字,铁血丹心。这一次,师长动摇了,他对马旭说道:“马旭同志啊,你确定你可以?” “师长,我们打个赌,只要我比男兵跳得好,你就让我跳伞行不行。”马旭大声地问道。 被马旭的激将法一激,师长也有点生气地说道:“不要你跳得比大家好,只要像样,我就同意你的要求。” 在训练场上,训练教官的见证下,马旭从容不迫地着装、登台、起跳,一连三次都是完美落地。 师长之后问到马旭是如何训练的,她对师长说了自己半夜训练的事情。 就这样,马旭用自己的信念和勤奋,感动了所有人,她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位空降军女兵。 接下来的20年里,马旭刷新了三个纪录:第一个跳伞的女兵、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、跳伞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。 省吃俭用千万捐赠老家 时间如同白马过隙,时间来到了80年代,50多岁的马旭不能再跳伞了,她和丈夫一起,成为了一名离休干部。 但是,离休以后,二人并没有闲着,而是继续行医济世,时常为社区的居民开展义诊工作。 在晚年的岁月里,马旭和丈夫共同研究出了专门用于保护踝关节的“充气护踝”,一举获得国家专利,解决了空降兵由于跳伞,脚踝关节易损伤的问题。 后来,马旭夫妇又发明了“单兵高原供氧背心”的设备,解决了困扰世界各国的空降兵供氧难题。 除了数十项专利,马旭夫妇还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、撰写了《空降兵生理病理学》和《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》的教材。 专利的授权、转让和发表论文,为马旭夫妇赢得了不菲的财富。所有人都觉得老两口应该过着富裕的生活,但是在众人走进老人的家时,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。 二人为了方便病人寻找,他们放弃了医院给他们分配的大房子,依然住在结婚时候的小院子里。 小院里面有着两间老式砖房,屋里有一张硬板床、一个开了皮的老沙发、一张破旧的书桌和一张书橱,上面摆满了图书和资料。 老两口从来没有逛过街、一年到头都穿着部队发的那件迷彩服,衣服缝缝补补、连鞋子也是几十块钱一双的。买菜的时候,为了一角一分钱,和菜贩子讲价。 得知老人捐款的事情后,有邻居还曾开玩笑地说:“有钱不知道花,一辈子过苦日子,你们天生就是吃苦的命。” 对于这些,马旭总是笑一笑,她根本就不在乎日子过得怎么样,只要吃得饱穿的暖就满足了。 2018年,马旭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家乡木兰县的一个新闻,发现木兰县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,但是和其他城镇相比,依然是一个贫困县。 于是,马旭老人和老伴商量以后,决定把自己所有的存款,全部捐赠给自己的家乡。其实,本来这些钱,他们也准备在未来捐献给希望工程的。 2018年下半年,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,受到马旭夫妇的邀请,专程从黑龙江赶到了武汉。 见面之后,季德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,脚上的鞋子已经开了胶。此情此景,这让他感觉很心酸。 2018年9月13日,老人在木兰县教育局干部的陪同下,一起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转账,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。 自马旭老人捐款以后,她的事迹被媒体大肆报道,先后获评“冰城楷模”、2018“感动龙江”年度人物,“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”,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。当选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。 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荣誉,马旭老人没有任何变化,她依旧朴素、一如既往! 近年来,一直在宣传爱国主义教育,这些活着的老英雄,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真正榜样! 幼小衔接 http://www.nanjingpeixun.com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